【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的是】“一衣带水”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两地之间距离非常近,仅隔着一条水。这个成语的本义和历史背景都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,尤其“水”字在其中具有明确的指代意义。
一、成语释义
“一衣带水”出自《南史·陈后主纪》:“隋文帝谓高颎曰:‘朕为百姓父母,岂能限一衣带水不救乎?’”意思是说,隋文帝认为自己作为百姓的父母,不能因为一条像衣带一样狭窄的水(即长江)而不去拯救处于危难中的百姓。后来,“一衣带水”被引申为形容两地之间相距不远,仅隔一水之遥。
二、“水”原指何地?
在成语“一衣带水”中,“水”最初指的是长江。古代中国以长江为南北分界线,北方与南方之间的交通多依赖于渡江。由于长江水面宽广,古人常用“一衣带水”来形容两岸之间的距离虽远,但依然可以相互联系。
三、总结表格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一衣带水 |
出处 | 《南史·陈后主纪》 |
原意 | 形容两地之间仅隔一条水(如长江) |
“水”原指 | 长江 |
引申义 | 表示距离很近,或关系密切 |
现代用法 | 多用于描述地理位置相近或情感联系紧密 |
四、结语
“一衣带水”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地理环境对语言文化的影响。了解成语背后的地理含义,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汉语的丰富内涵和历史渊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