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完璧归赵什么意思】“完璧归赵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。这个成语讲述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文臣蔺相如在面对秦国威胁时,机智勇敢地保护了赵国的和氏璧,并最终将其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的故事。后人用“完璧归赵”来比喻将原物完整地归还给原主,强调“保全”与“归还”的双重含义。
一、成语释义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完璧归赵 |
出处 | 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 |
含义 | 比喻将原物完整地归还给原主 |
用法 | 多用于描述归还物品或完成任务后保持原状 |
近义词 | 物归原主、完物归还 |
反义词 | 败絮其中、丢失不还 |
二、故事背景
战国时期,赵国得到了一块稀世珍宝——和氏璧。秦王听说后,假意以十五座城池为诱饵,想要骗取这块玉。赵国不敢轻易答应,于是派大臣蔺相如前往秦国交涉。蔺相如凭借智慧和勇气,在秦宫中巧妙周旋,最终让秦王不得不承认和氏璧是赵国的宝物,并且没有强行夺走。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安全返回赵国,完成了“完璧归赵”的壮举。
三、成语应用举例
场景 | 应用示例 |
归还物品 | 他把借来的书完璧归赵,没有损坏。 |
完成任务 | 这个项目虽然困难,但最终我们完璧归赵地完成了。 |
品德体现 | 他拾金不昧,真正做到了完璧归赵。 |
四、成语启示
“完璧归赵”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,更是一种做人做事的态度。它强调了诚信、责任与智慧的重要性。在现代社会中,无论是个人交往还是商业往来,“完璧归赵”都提醒我们要尊重他人财产,履行承诺,做到物归原主、不损分毫。
五、总结
“完璧归赵”是一个寓意深刻、历史悠久的成语,它不仅仅代表了对物品的保护和归还,更象征着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应时刻铭记“完璧归赵”的精神,做一个值得信赖、有责任感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