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连镳并轸的词语解释】“连镳并轸”是一个较为文雅且少见的成语,常用于描述人与人之间关系密切、行动一致的状态。它源自古代车马行进的场景,具有浓厚的文化意涵和历史背景。
一、词语解释总结
词语 | 连镳并轸 |
拼音 | lián biāo bìng zhěn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等古籍中偶有出现 |
本义 | 马车并行,形容人或事物紧密相随、协同一致 |
引申义 | 形容志同道合、齐心协力、共同前进 |
使用场合 | 多用于文学、历史、散文等正式或书面语境 |
同义词 | 同舟共济、并肩作战、齐心协力 |
反义词 | 各自为政、分道扬镳、各行其是 |
二、详细解析
“连镳并轸”中的“镳”指的是马鞍两侧的金属饰物,引申为马匹;“轸”则是车箱底部的横木,也用来指代车辆。因此,“连镳并轸”原意是指两辆马车并排行驶,象征着同行、同向、同步。
在现代汉语中,这个词语多用于比喻人们在目标、理想或行动上高度一致,彼此配合默契,形成一种团结协作的局面。它不仅适用于人际关系,也可用于团队合作、国家发展等宏观层面。
三、使用示例
1. 文学作品中:
“他们虽来自不同地方,却能连镳并轸,共创辉煌。”
—— 表达人物间高度协作的精神。
2. 历史文献中:
“昔者管仲、鲍叔牙连镳并轸,共辅齐桓公,终成霸业。”
—— 说明历史人物之间的默契与合作。
3. 现代语境中:
“在这个项目中,各部门连镳并轸,确保了任务的顺利完成。”
—— 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。
四、文化内涵
“连镳并轸”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,更承载了中国古代对“同心协力”的高度重视。它反映了中华民族重视集体、强调团结的传统价值观,体现了古人对和谐、统一、合作的追求。
五、结语
“连镳并轸”虽然不常见于日常口语,但在文学、历史和正式表达中具有独特的意义。它不仅是语言的表达工具,更是文化精神的体现。理解这一词语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传统文化中关于团结与协作的理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