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得寸进尺是什么意思】“得寸进尺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一个人在获得了一点好处或利益后,不满足于现状,反而继续提出更多的要求,甚至越要越多。这个成语常带有贬义,用来批评那些贪心不足、不知满足的人。
一、成语解析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得寸进尺 |
拼音 | dé cùn jìn chǐ |
出处 | 《战国策·秦策》:“人之有德于我也,不可忘也;吾有德于人也,不可不忘也。今君与百姓同利,而不能以道制之,是失其政也。故曰:‘得寸则寸,得尺则尺。’” |
含义 | 贪心不足,得到一点就想要更多。 |
用法 | 多用于批评别人贪心或不知足的行为。 |
近义词 | 得陇望蜀、贪得无厌、欲壑难填 |
反义词 | 知足常乐、适可而止、见好就收 |
二、成语故事(简要)
“得寸进尺”最早出自《战国策》,原意是说人在得到一小块土地时,就会想要更大的土地。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成语,用来形容人贪心不足,得了一点好处后还想获得更多。
比如,在商业谈判中,如果一方已经得到了一定的优惠,却还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,就可以用“得寸进尺”来形容。
三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使用示例 |
商业合作 | “他们一开始只是要求降价5%,后来又要求免费送货,真是得寸进尺。” |
家庭关系 | “你已经帮了他一次,他还总是找借口让你再帮忙,这未免太得寸进尺了。” |
工作场合 | “老板已经给了加薪,他还想调休更多天数,简直得寸进尺。” |
四、总结
“得寸进尺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用来描述人在获得一定利益后,仍然不知满足、不断索取的行为。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利益时应保持适度,避免因贪心而失去更多。
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、含义和使用场景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的实际意义,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,避免成为“得寸进尺”的人,同时也能够更准确地表达对他人的看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