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踉踉跄跄的意思】“踉踉跄跄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人在走路或行动时摇摇晃晃、不稳当的样子。这个词语多用来描述醉酒、身体虚弱、情绪激动或缺乏平衡感的状态。
一、词语解析
词语 | 踉踉跄跄 |
拼音 | liàng liàng qiàng qiàng |
词性 | 形容词(也可作动词) |
含义 | 形容走路不稳,摇摇晃晃的样子 |
出处 | 《红楼梦》等古典文学作品中常见 |
使用场景 | 描述人或动物走路不稳、动作不协调的情景 |
二、详细解释
“踉踉跄跄”由两个叠词组成,“踉跄”本身就有“摇晃、不稳”的意思,加上重复的“踉跄”,加强了这种不稳定的状态。这个词不仅可以用在人的身上,也可以用在动物或物体上,比如“马儿踉踉跄跄地跑着”。
该词常带有轻微的贬义或调侃意味,表示一种不够稳重或失衡的状态。例如:
- 他喝醉了,走起路来踉踉跄跄。
- 那只小鹿刚出生不久,走起路来踉踉跄跄的。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型 | 词语 |
近义词 | 歪歪扭扭、跌跌撞撞、摇摇晃晃 |
反义词 | 步履稳健、稳稳当当、步伐整齐 |
四、使用示例
1. 文学作品中:
“他踉踉跄跄地从酒馆里走出来,满脸通红。”
2. 日常口语中:
“你别走那么快,我跟不上你的步子,踉踉跄跄的。”
3. 描写动物:
“小狗第一次学走路,总是踉踉跄跄,可爱极了。”
五、总结
“踉踉跄跄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词语,用来形容行走不稳、动作不协调的状态。它既可以用于人,也可以用于动物或事物,广泛应用于文学和日常语言中。了解它的含义和用法,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语言中的细微差别。